在亚马逊上,从来不缺少竞争,当然,也包括恶性竞争。
很多不良卖家,日常的运营重点并不是提升自己,而是去打击别人。
昨天,一位卖家朋友告诉我一个他最近遭遇的恶心套路。
我们暂且称这位卖家为小A。
小A的这个卖家账号是新建立的,因为考虑到单账号运营的风险,所以这个账号主要是想用来单独打造的。
因为是新账号,所以商标还在注册中,虽然也已经申请了品牌白名单,但是还不能产生品牌保护的作用。
得益于身边的供应链资源,小A上的几款产品都是市场并不多见的产品,产品的竞争也不是特别激烈。
但是,小A发现,最近某个链接的购物车占有率总是维持在60%上下,产品的销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。
这样的场景多半是遭遇了跟卖,因为跟卖者的争抢,导致了购物车占有率的下降。
经过自己蹲守和软件的检测,小A发现有家店铺会在半夜定期进行跟卖,跟卖的时间也不长,时间一到,自动撤离。
因为没有品牌的保护,所以赶跟卖的手段也不是很多,本来跟卖就是亚马逊所允许的政策。
但是突然有一天,小A的产品突然收到了几封投诉,有针对性安全性的,有针对假货的,也有针对二手货的。
总之,能想到的恶劣方法,全有了。
这几封投诉来自于不同的顾客,但是投诉的时间段相对集中,这让小A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。
接下来,产品就被亚马逊下架了,这也是亚马逊惯用的处理方式,先下架,再调查,再处理。
众所周知,当产品的被下架后,产品的编辑权你就没有了。
这个时候,跟卖者闪亮登场,上手接纳了你辛苦培育的listing。
接下来,你要做的就是去费劲巴拉的向亚马逊证明,你卖的不是假货、不是二手货、没有安全隐患。
这个过程是很辛苦且漫长的,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信手拈来。
一旦最后这个申诉失败了,那么你之前对这个listing投入的所有努力,都将烟消云散。
因为这款产品的供应商并不多,所以小A通过供应商了解到了两家疑似的“肇事者”。
目前,事情还在进一步的申诉和谈判中。
通过这件事情,我们可以看出品牌的重要性,虽然说有了品牌并不是万能的,但是品牌护身的产品,还是可以省掉不少的麻烦。
另外还有一个跟卖的问题,因为跟卖是亚马逊允许的政策,所以对于没有品牌产品来讲,别人跟卖你也是在规则之内的打法。
既然无法改变平台的这种现状,那么就要思考一下如何去加强自身的实力,利用自身的实力去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。
另外,亚马逊从去年的9月1日开始,在店铺详情页面已经开始公布卖家的详细地址信息。
所以对于那些职业跟卖的卖家来说,还真是要谨慎而为。
之前就有卖家因为不堪跟卖的骚扰而上门将跟卖者打伤的事件发生。
最后,希望每一个卖家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。
希望上述内容会对你有所帮助。
(来源:跨境老鸟Mike)
评论